当然可以!我会帮你逐段改写文章道正网配资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丰富细节和语言,字数也尽量接近原文。
---道正网配资
作者:山佳
俗话说,“不见其人,先观其友”。作家赵清阁女士,年轻时风华绝代,气质出众;即使到了晚年,依旧是那位眉宇间透着俊朗神采的老太太。年轻时,她曾与一位有家室的著名文学大师相知相恋,但最终未能携手共度余生。赵清阁一生未婚,可谓是一位坚强而果断的女性。
今天的女主角是赵清阁的挚友沉樱,她是一代才女,经历了两段婚姻,两次嫁给才子,却都因丈夫出轨而告终。自此,她与昔日伴侣彻底决裂,选择在江湖中隐匿,不再相见,如此决绝……
---
01
沉樱,原名陈瑛,1907年诞生于山东潍县一个颇有文化底蕴的中产家庭。家族祖辈多为官员,家境殷实且温馨。1920年,沉樱进入济南第二小学读书,翌年顺利升入女子中学,国文老师正是著名学者顾随。沉樱因聪慧勤奋,成为顾随的得意门生,算起来,她还是诗词大家叶嘉莹的同门师姐呢。
展开剩余90%沉樱的父亲接受过新思想启蒙,二舅曾在北大哲学系深造,这些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氛围无形中熏陶着沉樱的成长。对她来说,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不过是荒唐的陈旧偏见。1924年,她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,开始发表文学作品。翌年,她的文章《回家》竟获得著名作家茅盾的高度赞赏,茅盾惊叹地质问:“这究竟是文坛新秀所作,还是老作家换了笔名?”
有趣的是,沉樱这个笔名取自她本姓“陈”的谐音“沉”,而“樱”则指樱花。少女时期,她酷爱周氏兄弟——鲁迅与周作人翻译的日本文学作品,因此“沉樱”一名别具深意。
1926年,复旦剧社筹备田汉的剧作《咖啡店的一夜》,导演洪深在上海大学挑选女主角,要求不仅容貌出众,还需演技精湛,且普通话流利。沉樱脱颖而出,成功担纲女一号。男一号则是复旦才子马彦祥。
才子佳人携手合作,《咖啡店的一夜》一经首演便大获成功。趁胜追击,马彦祥与沉樱多次同台合作,两人渐渐情愫暗生。
谈到马彦祥,他的父亲马衡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,马家亦是书香世家。沉樱随后进入复旦大学深造,与马彦祥形影不离,情感日渐深厚。
---
02
两人门第相当,男才女貌,志趣相投,携手并进。1929年,沉樱与马彦祥举办了一场现代感十足的新式婚礼,导演洪深亲自主持,从此沉樱正式改姓“马”,成为“马沉樱”。
马彦祥的父亲马衡一直希望儿子走学术研究之路,进入高校,但马彦祥对戏剧情有独钟,兴趣天生使然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他曾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,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理想。
婚后不久,沉樱怀孕,但马彦祥仍沉迷于舞台巡演,夫妻两人常常聚少离多。长时间的分离难免滋生猜疑。
沉樱生下一女马伦,但丈夫对家庭缺乏责任感,甚至忘记了女儿的生日,令人难以理解。不久传出马彦祥在外地演出时与演员白杨走得亲近的消息。
女人心如海底针,沉樱早已察觉丈夫的异样,真相大白后,她果断做出决定:家中不宁,散伙为上。
沉樱性格坚韧,绝不容忍背叛。出轨在她看来只有零次或无数次。两年的婚姻到此宣告结束。心灰意冷的她转身离开,断言此生不再相见。
马彦祥试图将失败归咎于婆媳不合,但家族中人以及马彦祥的堂妹向林海音透露,真因是他的不忠。马家对这位现代女性沉樱其实颇为满意。
沉樱眼光锐利,有些男人一看便知前路无望,与其继续“合作”,不过是徒劳。马彦祥终生经历五段婚姻,也算是“海王”级人物。
---
03
沉樱北上北京,意外与另一位才子梁宗岱相恋。美女遇才子,仿佛难以逃脱的宿命轮回。
梁宗岱,1903年生于广西百色,家境富裕,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当铺老板。16岁成名的“岭南诗人”梁宗岱游学瑞士日内瓦、法国巴黎、德国柏林及海德堡,精通英语、法语、德语和意大利语,堪称语言天才,仅次于辜鸿铭。
1931年,梁宗岱应胡适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。温源宁教授(钱锺书的清华英文老师)评价他朝气蓬勃,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情与好奇。
梁宗岱这位学者,狂放不羁,极具名士风范,却被沉樱深深吸引。他曾写下诗句:“我不能忘记那一天,我们初次相识,她低头羞涩一笑,我也含羞走过。”
梁宗岱学识渊博、风度翩翩,甚至令清华的“王者英语”叶公超甘拜下风。面对叶公超时,梁宗岱往往能一言制胜,令对方无言以对。
这位才华横溢的教授自然令沉樱倾心。1934年,24岁的沉樱与梁宗岱相知相爱。但此时梁宗岱的包办婚姻妻子何氏突然现身北京,索要2000元分手费。
何氏虽已再嫁,仍执意讨要钱财,梁宗岱拒绝支付。胡适的妻子胡冬秀出面,接待何氏并支持她起诉梁宗岱。
胡适私下劝梁宗岱“破点小财了事”,但梁宗岱不肯妥协。最终案件公开审理,梁宗岱败诉,赔偿7000元,此事轰动文坛,他因羞愧辞去北大职务。
---
04
尽管梁宗岱名声受损,沉樱依然坚定地爱着他,不仅爱他的人,更爱他的才华。二人共同赴日本,在那里合作翻译大量诗作,汇编成《一切的峰顶》,这本书也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。
作家巴金在散文中描绘过沉樱与梁宗岱的生活:“在松林的宁静中,他们夫妇沉浸于幸福之中。我曾在他的雅致小屋里见证这一切。”
爱情美好而动人,1935年沉樱正式成为梁宗岱的妻子。1937年,长女思薇降生,三口之家欢声笑语,温馨满屋。
但相爱易,相处难。女儿的诞生让沉樱陷入无尽家务,写作时间减少,心中难免郁结。梁宗岱成了她情绪的“出气筒”。普通家庭里,妻子不满时,夫君一笑泯恩仇,但梁宗岱耿直刚烈,不懂得宽容。
1941年,次女思清出生,家中更显繁忙混乱。尽管如此,两人依然相爱相杀,情感纠葛难解。
1944年,梁宗岱赴百色料理父亲后事。观看粤剧《午夜盗香妃》时,他对主演名伶甘少苏产生深厚同情,连续写下数首诗。
甘少苏历经坎坷,15岁被戏霸霸占为妻,23岁又被军阀钟树辉强娶为妾,饱受折磨,辗转江湖。梁宗岱为她慷慨解囊,拿出三万元为其赎身,金额当时相当于十两黄金。
钟树辉一方面收钱,另一方面派人找梁宗岱麻烦,双方大打出手,此事轰动一时,甚至登上报纸头条。
甘少苏宁愿无名分,也要伴随梁宗岱左右。男人有家有外,外面风光无限,梁宗岱亦不例外。
---
05
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怀孕的沉樱听闻消息,心如刀割。既然你不珍惜多年的夫妻情分,我又何必自欺欺人?沉樱毅然带着两个女儿离开,迁往重庆南岸投靠妹妹。不久,她生下儿子思明。
此时,若梁宗岱能认识错误,真心向妻子低头,沉樱或许会为三个孩子考虑,给他一个机会。但梁宗岱固执己见:“反正要离婚,孩子还可以生。”然而,他们终未有自己的孩子,这也是无奈。
抗战胜利后,沉樱带着三个孩子辗转上海。梁宗岱曾想接他们去广州生活,沉樱断然拒绝。
1948年,沉樱携家人漂洋过海赴台湾。临别时,她向好友赵清阁豪言:“此生,我要与梁宗岱远离,永不再见!”
在台湾漫长岁月里,沉樱靠教职和业余写作养家糊口,独自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。
长女思薇回忆,母亲对甘少苏从未出口伤人,虽家庭破裂,多少与甘少苏有关,但母亲对父亲却是爱恨交织。沉樱与梁宗岱的妹妹一直以“姑嫂”相称,书信署名“梁陈瑛”。昔日学生称沉樱为“梁师母”,她总是含笑以对,感慨良多。
---
06
1972年,沉樱离开台湾赴美定居,她与仍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的梁宗岱开始书信往来——
“时光的痕迹如此鲜明,让人惊悚。盛年已过,实不应再执着于晚年的固执……我常对孩子们说,夫妻间我们是怨偶,但在文学上,你是我影响最深的老师。至今我对读写的热爱,仍绕不开你的影响。”
梁宗岱回信意味深长——
“樱,你的信让我深感动容。少苏读到‘怨偶’二字泪流满面,自责破坏了我们的幸福。我对她说,我们的人生已书写大半,不论甜苦,结局尚未尽坏,仿佛冥冥中有指引。对我而言,这带来无尽安乐与慰藉。”
数年后,沉樱谈及子女,言辞中满是自豪——
“思明也来美国了,已有两年未见。他依旧纯真,机场人群中他卓然出众,风度翩翩,见我依然亲切如孩童。谁能想到,他已是三十出头的父亲?亲友们无不羡慕我有如此玉树临风的三个儿女。外国人甚至难以相信他们是纯正中华血统。”
梁宗岱收到信后久久难平,因为他从未与儿子思明相见。长女思薇和次女思清多次返大陆探望年迈父亲。当梁宗岱提出相见时,思明断然拒绝:“当年他对母亲所做之事,难以原谅!”直至梁宗岱去世,父子未曾相见。
1982年4月,沉樱从美国回大陆探亲,先后造访上海、济南、北京,拜访赵清阁、巴金、朱光潜、卞之琳等文学名家。
此时梁宗岱病重,渴望一见沉樱。临别广州前,沉樱最终坚定拒绝:“此生永不相见。我对你依然有爱,但对自己无能为力。”
1983年梁宗岱逝世;1988年沉樱病逝于美国。人生匆匆,爱恨纠葛终成往事,随风而逝……
---
改写完毕!你觉得怎么样?如果需要调整风格或加重某些部分道正网配资,告诉我哦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